秋风渐起,昼夜温差增大,自然界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正是调整体质的关键期。掌握以下秋季养生小常识,能帮助大家增强抵抗力,预防秋燥、感冒等季节性疾病。
一、饮食调养:滋阴润燥是核心
秋季养生需遵循"少辛增酸"原则,减少葱姜蒜等辛辣食物的摄入,多吃银耳、百合、梨子等白色食物。推荐用银耳10g、百合15g、粳米50g煮成养生粥,每周食用3次可润肺生津。对于经常口干舌燥的人群,可用麦冬5g、玉竹5g泡水代茶饮,但脾胃虚寒者需咨询中医师。
二、起居作息:早睡早起护阳气
建议将入睡时间提前至22:30前,晨起以太阳初升时间为宜(约6:30-7:00)。此时段进行深呼吸练习,能有效提升肺活量。推荐"腹式呼吸法":用鼻腔吸气时腹部鼓起,呼气时腹部收缩,每日练习10分钟可改善气短症状。

三、运动保健:适度锻炼强卫气
秋季运动应以"收"为主,推荐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。每天晨起按摩太渊穴(手腕横纹桡侧凹陷处)和足三里(膝盖下四横指处),每个穴位顺时针揉按3分钟,能增强免疫力。注意运动后及时擦汗,避免汗出当风引发感冒。
四、情志调养:静心养神防秋郁
秋季易出现"悲秋"情绪,建议多进行户外活动,每天晒背15分钟(上午9-10点最佳)。睡前可用艾草15g煮水泡脚,水温控制在40℃左右,持续20分钟能安神助眠。保持居室湿度在50%-60%,可使用加湿器或摆放绿植调节。
秋季养生小常识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规律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的系统调养,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到冬季。需要提醒的是,文中提及的养生方法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,若出现持续咳嗽、低热等症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,避免延误病情。